9歲游泳健將靠藥物改善專注力失調 精神科醫生︰ADHD並非「世界末日」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9/02/22 16:07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33

分享:

分享:

精神科專科醫生鄧萬豪表示,ADHD並非「世界末日」,只要採用正確治療方法,治癒機會率相當高。

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(ADHD)可以由兒時延續到長大後,忽視治療可能會影響孩子將來!

最近有一名9歲男孩Andy來見我,他本身是游泳健將,今年更入選學校的游泳代表隊。但是他卻愈來愈不開心,因為在練習時常常被教練投訴他不專心,很難學習高階技術。與他媽媽交談,細問之下原來Andy無論在學校上課及課外活動,以至日常生活都十心「遊魂」,經常忘記自己的工作,遺失個人物品,吃飯和做功課都十分緩慢。當我和Andy玩遊戲時,也發現他對我的專注力只有幾分鐘,很快便會「發白日夢」。

Andy 的情況其實是專注力失調症(ADHD, Inattentive Type)。與另一最常見的混合型相比(Combined Type),他較少過度活躍的問題,但是分心、不專注的問題會比較明顯。

對於Andy這情況,我使用了藥物治療。藥物治療能增強孩子的專注力,而他在短期內亦已見成效。游泳教練稱讚他的情況有好轉,像充了電一樣,終於肯專心地學習游泳技術。媽媽更表示Andy做功課比之前認真、快速及專心,終於不再「四圍望」,做事也變得有條理。

及早發現徵狀提升治癒機率

兒童患有ADHD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而分心,學習能力稍遜之餘,更會因經常離開座位、「郁身郁勢」、「亂發脾氣」及行為較衝動等,而受老師和家長責罵,令他們的自尊受創,更可能增加他們的負面情緒,形成惡性循環。因此,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ADHD徵狀,應盡早尋求精神科專科醫生、學校社工或老師的協助。

ADHD並非「世界末日」,相反由於近年醫學界對ADHD的認識增加,治療成效提升,找出問題所在可令孩子重回正軌。只要按醫生的指示及採用正確治療方法,治癒的機會率是相當高。

透過藥物及行為治療改善

一般治療方法可分為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,而藥物治療又分為中樞神經刺激藥物鹽酸甲酯(Methylphenidate)及非中樞神經刺激藥物阿托莫西汀(Atomoxetine),兩種也是根據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指引(NICE Guideline)列為適合治療的藥物。

聽到藥物治療,家長或會卻步,其實家長毋須過分擔心其副作用,一般十分輕微而短暫。相反,家長不宜自行為孩子停藥,必要時行為及藥物治療需要同步進行,以免影響其治療成果。惟有在長期持續治療之下,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改善。只要症狀得到改善,小朋友的行為問題自然減少,對治療的依賴亦會減少。

撰文 : 鄧萬豪 精神科專科醫生